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介绍人士

阿旺泽仁扎西  翻译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形形色色、为数众多的教信仰派别,以一些杰出人物的卓越思想为核心,如繁星璀璨.点缀着人类文明的苍穹。其中一切遍知-辛饶米沃切所创立的雍仲本教,是生活在雪域高原人们,祖祖辈辈所信仰的最具特色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她神秘的力量,博大的情怀·精深的教义,完整的教规,以及系统的宗教理论,规范着雪域民众的日常行为、伦理道德,即便是藏传佛教弥漫在整个雪域的今天,她仍勃发着不竭的生机。

沧海桑田,世事何常?由于众生业力所致,雪域岗底斯山折射到整个欧亚大陆的人类早期文明之光——雍仲本教,也历经了数次盛衰。吐蕃王朝时期的一次次佛本斗争和佛本融合,就是有力的佐证!与印度佛教理论的交锋,开启了雍仲本教自身的革新大门,于是,悠久的传统。注入了时代的活力。历代高僧身体力行,把祖师辛饶米沃切深邃的教理阐释得更加明朗-概括得更加系统,也更加深入人心。弘法事业甚隆的历代本教高僧当中,良麦昔饶坚赞大师,为雍仲本教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堪称“雪域智者之首,雍仲本教第二祖师”。

此简传是根据良麦昔饶坚赞大师的再传弟子扎巴坚赞所著的《遍知独目导师简传·神奇的莲花鼙》和作者无从考证的《曼日法座良麦昔饶坚赞大师简传·往昔言教》以及堪庆尼玛丹珍(公元l 8 -?)所著的《良麦昔饶坚赞大师简传·使具缘者诚信百倍的神奇莲花丛》编译而成的。
 一、全尊的诞生

大师乘愿利众的诞生地,为诸多持明尊者曾加持过的圣地-藏东嘉绒地区墨尔多神山的毗邻、大渡河畔名日“德觉”的村庄(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观音桥)。其父乃修持本波教法的居士,叫鲁嘉;母名仁青美,善良、贤惠无比,有三子大于藏历火猴年寅月初五(1356年),良辰吉日,降生在这温馨的家中。此日月星光同辉,天降花雨,彩虹贯天,杜鹃飞驻屋顶,啼鸣二三声,空中响起鼓铃和海螺声。许多无障信徒亲睹云中仙女起舞.甚觉奇异,为这祥瑞的征兆而广为叹之。大师排行老二.由父亲为他赐名.叫雍仲嘉。幼时由于他的母亲疏于照管,大师的一只眼睛在嬉戏时,不慎被柳枝戳伤而失明。故大师名贯雪域高原之时,人们尊称其为“雪域独目智者、独目导师”。

二、至尊的求法历程

大师自呀呀学语时,启前世的业力,无师自通藏文三十个字母。孩提时,跟随父亲学习藏文基础,闻经习法;由于大师聪慧无比,过目不忘,触类旁通,不多时,便学会了卜卦、历算、仪轨(法事)、医术等雍仲本教之因四本①。

大师10岁时,心中顿悟世间一切无常。遂依止于一生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导师恰·雍仲坚赞,在其门下依次受了斋戒、居士戒,以间断的方式戒了酒类,在较短的时间里背诵了《超隆三部经》、亚麦大师的《噶登(经沦)五篇》等论著、《隐匿本续》等库部经典和《事业经》等多部经论。后来他又受了沙弥戒,被赐名为昔饶坚赞。意为“智怂法幢”;也获得了史嘉则朗和瓦嫫等护法神修持方面的各类真传。导师为其特别的悟性和根器惊叹不已。从此,他彻底戒掉肉、酒和葱蒜,坚持了出家人每日早晚必修的功课(诵经修持)。

除导师恰·雍仲坚赞外,大师还拜当时多康一带声望甚隆的上师颇则·益西坚赞、瓦瓦·昔饶坚赞、大修行者索朗坚赞、廓波·朗登邹普等为师,获得诸多甚深法脉的灌顶、教诲和密传。

在大成就者昔饶罗珠和拉仁巴·更绒坚赞座下,大师得到邦饶(玛沁山神)等护法神类和瓦普等本尊类的修持真传,经实修后,获得无比的法力。

 大师当时年纪尚轻,可名声已不小。他18岁时,随着认知与阅历的不断增长,曾在冥冥之中得到护法神玛秋什嘉“走出故里,赴千里之外的后藏,拜名师、求深法”的授意。这个念头时时涌动在心间,于是,他把自己的心思告诉给父母,以期求得恩准。父母经过再三考虑后告诉他,如果在他们二老没有去世之前,能回家见一次面的话,那可以答应。大师当即许下诺言,等学业有成、修行长进,一定回到故里,面见二老。就这样,大师求法的真诚之意,打动了父母的心;二老怀着无尽的牵挂和思恋,送别爱子,让他踏上了茫茫的求法之路。

大师背着行囊,拄着拐杖,风餐露宿,吃尽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路途凶险的苦头,终于到达了求法者的圣地——寺庙林立、梵音缭绕、高僧大德辈出的后藏。在南擦瓦冈(今西藏自治区八宿、左贡等县境),他求拜了王系朱氏第十八代大成就者克珠仁青罗珠。上师将其视为一切殊胜法脉的惟一传承者,常带在自己的身旁,成为得力随从,爱护有加。数年随从生涯,成就了大师的夙愿,云游四方而阅尽人世的沧桑,获得殊胜上师的内、外、密各种真传和系统的经典修习传承。五部佛理哲学经典中,他系统听闻了尊者萨饶所著的《库藏——“什备卓普”经注释》(又译《经教性相世间内库经解说》)和智者刘、阿夏两位大师的《声名论》。按大学者巴庆的传承,他系统闻思了《大品般若八部》、《大品般若集精》等“般若部”的各种经典。他修持了《四部律论》、《根本律经》、《密律》以及下律宗的《律藏集论》、《律藏精要》等各种“律减部”典籍。他又按大学者巴庆学派的传承,听闻了《赛米经》、《根源经》、《二十一部小经》和智者刘、阿夏两位大师的《十八事业》等“经部”典籍;《大圆满象雄耳传》、《噶巴(藏匿)九卷》、《心品九部》等“心品部“的诸多经典以及《续王根本续秘密降魔经》、《瓦莫雷提类续》、《格奎续》、《火焰续》等续部各种经典的真传,并一一严格按传承和仪轨进行了实修,证得与上师不二的成就。他又在上师处得到了朱氏的《修行十五法》、《光明单传》、《经验单传》、《脉风独传》、《往生法独传》等等师徒单传系列的深邃法脉。以及卓贡罗珠所著的《集量论》、勋嘉的《释最论》、《中观迥诤论》、《因滴论》、《因理学要义》等哲理类的各种经典。

后来大师来到当时誉满全藏的萨迦派那烂陀大寺,拜声名远播的大学者荣东·昔夏更恰为师。系统学习了佛学“五部大论”即:《般若》、《中观》、《因明》、《戒律》和《俱舍》。学业完成后,他又按惯例赴后藏各大寺的讲修院。立宗进行辩论。大师以敏锐的思维、雄辩的口才以及渊博的知识博得学界的赞誉。30岁时,大师以优异的辩才获得了格西(博士学位)的殊荣,至此久师享誉后藏各教派。

维仲本教六大世系之一的王系朱氏所主持的耶如文萨卡(后藏一地名)禅林,是当时雍仲本教讲修的大本营;名师云集,僧徒众多,一度曾扩展为规模发大的上、中、下三大学院。人师3 I岁时,正式入该寺进行系统的闻、思、修。在禅林世系主持人和其法脉传承的徒辈门下,他得到诸多灌顶和传承,精修内外三藏。大师犹如鹤立鸡群,成为该寺住持的高足弟子。他依止大智者慈成益西为主的十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道行甚高的比丘,受了纯净的忠松戒(比丘戒)。从此,大师将二百五十条戒律像自已的眼珠一样倍加守护。后来他又在届·向东索嘉处听闻了《母续-慈母④部》类的经典,经过修持亲睹慈母尊容,获得殊胜。

他在朗仁,麦东耿桑那里听闻本尊瓦色和普巴(金刚撅)的传承,灌顶时亲见上师变幻为本尊丸辛达拉麦巴真相,其眷属变为神和神女·灌顶供品上直冒火花。于是大师诚信百倍,获得加持。上师将自已所掘的大成就者库察噶东师徒的金刚橛作为传承的象,犹如父财子承般交给大师,将大师推举为此法脉的主持。云游阿里时,大师拜阿里索朗慈诚为师,获得了密修空行母类的各种仪轨传承,证得殊胜成就。大师严守天机,不到关键时,从不向世人显露丝毫的神通、法力。回耶如文萨卡时,要途径楚朗(后藏一地名)扎西城堡应施主的请求,大师为城堡抛撒青稞发愿加持,后此城遭万名士兵的围攻时。安然无恙;受青稞击身的所有人,均未遭刀箭的伤害。于是·众多攻城的士兵丢械磕头,和当地的居民一道,成为大师的信徒。

回到耶如文萨卡禅林这世间稀有的讲修圣地时,大师已是声誉鹊起的大学者,但他仍以一名普通学僧的身分,谦恭下士,严守寺规,丝毫不敢懈怠,终日闻思经典,潜心修持法理。有时他也在闻、思、修之余,为一些勤奋努力、根器极佳的弟子,讲解法理,初转法轮。
 一天与穆辛尼玛坚赞⑤较量神通道行时,二位大师飞到空中,用袈裟遮盖太阳光。此次较量,穆辛略胜一筹,实则两位大师均乃持明尊者之化身,没有丝毫高低贵贱之分,只因出生的世族有别而致。后来大师赴风景秀丽的天湖扎西岛,在岛屿上勤修持明空行密法数月,亲见本教大尊者泽旺仁真显身,得到尊者的灌顶和加持。如此,大师在前、后藏所有的雪山圣窟、密林静地,曾隐居修行十几天、数月、一年不等,将名师处听闻的无上大圆满法等甚深密法精修于心,终大彻大悟。至此,大师成为名副其实的集显密为一身的“雪域第一大成就者”。

三、至尊的弘法事业

随着大师的名声日益远播,求法弟子不远千里,云集大师身边,聆听教诲,传承法脉。大师云游后藏大小山川、各地庙宇时,曾多次得到当地信徒和僧众的挽留,望其成为自己寺院的住持而广降法雨。另有很多权贵富贾贡献土地让其建寺收徒,弘法利众,大师均一一谢绝。他一心想着自己曾受克珠仁青罗珠等朱氏法脉传承者的器重,成为该法脉惟一的传承者,应为此法贡献毕生。后来朱氏传承者益嘉和勋嘉两位尊者将红白乌则和耶如卡朗地方划拨给大师,作朱氏法脉传承继位者的道场。大师在这里正式收嘉察仁青坚赞、阿里·索朗坚赞、朱氏更噶王登、朱氏昔饶僧格、木雅·索朗坚赞等三十多位大学者和百余名熟谙内、外、密修行仪轨的行者为弟子。又为千余名僧众灌顶、受戒,传授各种经典。

有一天,大师想起了此生恩重如山的父母,为了了却此生见一次面的承诺。他向御任住持和寺院总管告假后,带着弟子仁青坚赞,装扮成云游苦行僧,回到了阔别近二十年的故里。由于少时离家中年回,更大师儿时受伤的眼球已彻底干缩,父母竟认不出爱子。在交谈中,父母向大师问讯:“我们有一个孩子从小离家去后藏大寺院学经,至今杏无音信,你可否认识,知道他的近况?”大师说:“你们的儿子我认识,我们还是同一个寺院的僧人,他也说要旧一趟家面见二老,暂未得到上师和寺院总管的允准,可能明年会回家见你们。”在故乡的数月内,大师为父母和乡亲们设坛传经布道,广降法雨;同时又收益西慈诚和仁青慈诚为徒。离开家乡的时候,大师向父母献花祈祷,并意味深长地讲道:“世间的一切好似房舍,人就像匆匆借宿的过路人,不能执著、贪恋,我在你们这里借宿数月,得到二二老的关照和众信徒的供养,也为你们作了许多难得的灌顶和加持,真乃因缘结合,善哉、善战。七日内,勿拆散我的法座,否则,缘起会失掉,待我离去七日后的早晨,拆开法座,二老会得到一种妙果。”大师离别七日后的辰时,二老拆散法座,见下面放着一百两藏银和一封信。信中这佯写道:“此生恩重如山的父母,我曾答应回家看二老,此次就是为实现承诺而来的。如果我不回后藏作寺院的住持,那将会违背根本上师的意愿,恕儿不孝。我在这里留下的银子加二老积存的财物,用在积德善事上,与我的两位弟子一道,在我们村庄的上方幽静之地址建一座庙宇,将会功德无量。”二老遵照大师的嘱托,与两位弟子一同修建了一座像样的寺庙,至今还没有衰败·常年暮鼓晨钟,桑烟缭绕。

大师离别故里,带着弟子来到打箭炉(今康定具)时,遇到从后藏来的几位僧人,得知耶如文萨卡遭遇大地震,山体滑坡,整个禅林已成废墟。犬师非常悲痛失望,想到回后藏有何用呢,于是,直上拉毛则山(今称“跑马山”)修“工则”密法,亲证本尊法相·吞并日月,此乃大师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法王的吉兆。修行期间他得到当地众多善男信女的供养。还正式将慈诚王邓和索朗威色两位才智、人品俱佳的僧人收为弟子。大师的弘法利众事业,正要在这里展开之际,得到护法神玛秋什贝嘉母的示意:“耶如文萨卡禅林由于众生业力所致,未能得到守护。但是,用金汁写成的《大品般若八部》为主的典籍和贵重的法器,是你未来弘法的信物,现仍由诸多护法神在守护,等你的到来。不要在这里久留,快去属于你自己的道场。”于是,大师嘱托两位圣徒在这里继续弘法传承,自己和随从弟子仁青坚赞赴后藏耶如丈萨卡,去实现更为广火的弘法事业。后来,慈诚王邓和索朗威色两名圣徒,依照大师的托付,在康定拉毛则创建了两座极具规模的本教寺院。

大师师徒二人到达多麦牦牛河(金沙江)⑥岸边,恰遇当时名贯雪域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罗桑扎巴大师一行。二位大师一见如故,辩经论道,较量法力,彼此都为对方的显密兼通、强闻博记、能言善辩、甚深法力以及谦恭下士的出家人本色所折服,互赠一首颂辞作纪念,并商定在将来的弘法事业中相互帮助。宗喀巴献给大师的颂辞为:

大智安乐之最普贤王,

不忘总持智慧文殊师,

世界本教之首无比者,

昔饶坚赞我向你顶礼。


大师献给罗桑扎巴的颂辞是:

无缘慈悲大海观世音,
无障智慧总主文殊师,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
雪域圣哲之首宗喀巴,罗桑扎巴我向你祈祷。⑦

回到耶如文萨卡,见偌大的禅林只剩下高低不平的土墟,大师在昔日讲修院旧址的较高处,向护法神举行煨桑供养仪式后,挖开废墟,掘得完好无损的上师仁青罗珠的金质法器和朱氏琼嘉的十八函《大品般若》修持法本,以及其他珍稀法器和经卷、日常用具。大师带着徒弟和掘得的法器、法本等物,暂住在耶如卡朗地方。使弘法事业不受任何阻碍,大师进入了严格的“心密’’双修阶段,开始显现法力,头发抛撒之处,长出了柏香树,石板上用手指刻画了藏文字母“噶"字,另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禅仗和脚印等象征永恒不变的各种法印。同时,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多部因明学和“心密”法方面的注疏、论著。

过了一段时间后,为重振朱氏昔日的辉煌,大师决定建寺收徒,广转法轮。选择修建地方时,当时江孜法王仁布巴⑧和其他权贵家族捐献土地,并承诺护助其事业,希望大师将寺院建在自己所指定的土地上。大师没有答应他们请求,决定按空行母的授意选择地址。

一天,在光明梦境中,大师得到空行母的授记:“明日,你的一只鞋放在何处,那里是你建寺的宝地。” 晨早起榻大师见自己的一只鞋竞不见踪影,只发现雪地上有一串狐狸足迹。大师及徒弟随足迹走到妥嘉山上时,发现鞋子被狐狸叼走放在那里。山上有一个修行者的茅棚,两名噶举派的瑜伽士正在为牲畜驮东西准备起程。两名瑜伽士见大师师徒,若有所思地说:“你们师徒来此,我们要离开了。”大师忙说:“何必要离去,我们都可以在此修行,会相安无事的。”两名瑜伽士不听挽留仍要离去。大师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可否在此一聚,烧壶茶共饮后方作别离?”瑜伽士答道:“当然可以,只是,此地离水沟很远,会耽搁很长的时间。”大师听罢,未作声,转身见一草丘,用禅杖轻轻一戳。一股泉水涓涓而流。“水在此,请烧茶吧。”火师说道。二位瑜伽士见状,惊奇不已,说:“我俩在此修行数年,一直是去很远的沟中提水。大师初来此地,就见泉水喷涌,缘起吉祥,善哉,善哉!可见大师才是此宝地的主人。”随即烧茶共饮,并齐声念颂《吉祥祈祷辞》。饮完茶后,二位瑜伽士便起程去金色山修行布道,后来他们的布法事业也发展甚隆。

藏历四月的良辰吉日,大师带着徒弟来到妥嘉山,搭一帐篷,选择地形,规划地基。晚上大师梦见此地五色彩带飘扬,蔚为壮观。道行较高的弟子也梦见所选择的建寺地中央,长出一株枝粗叶茂的如意树。放牧的人讲,没有建寺之前,这里能听见海螺声和檀板敲击声,常常使静静吃草的畜群惊诧不已,甚是奇异。常年在这个山沟里修行的一位名叫塔依·索朗坚赞的瑜伽士后来拜见大师时讲到,他在此地修行时,有一天晚上冥冥之中听见一个声音,说“你不能在此久留,这里要来一个被众多持明尊者所加持的圣者,其成就比你大很多”,看来所指的圣者乃是大师。这些皆是建寺的缘起和吉兆。第二天大师让心传弟子仁青坚赞,紧闭双目,每走九步,将包在袈裟里的白石放置一颗。弟子照此放置时,轰隆隆的声音接连不断,响彻天宇,惊恐之余微睁双眼时,石子已放完60颗。大师见状,若有所思地说:“好了,60颗石子,是以后在此能修建60座僧舍的前兆,弟子若不受外界响声的干扰,不睁开眼睛继续放完所有的石子,那么此地将会发展成比耶如文萨卡禅林还要大的寺院建筑群,缘起难违,现可料定,我们要建的寺院不会很大,但会保持得很长久。

大师50岁时,即藏历木鸡年(公元l405年)⑨,在曼日吉祥宝地,开始破土动工,修建寺院。经当地居民和四方善男信女的供施,尤其是朱氏世族的鼎力相助,不多时,一座经堂与鳞次栉比的僧舍建筑群,就座落在幽静圣洁的亚庆普,取名为“扎西曼日寺”(今属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妥佳乡)。于是,自阿里以下,汉地白塔(指甘肃凉州)以上的众弟子像蜜蜂闻得花香,云集曼日寺,汲取甚深法脉之甘露。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师见僧徒与日俱增,惧疏于管理,按佛菩萨的旨意、先哲的教诲和律部经典中的规定,定下了严密的教规寺纪:修持院的四周竖标警示,此范围内俗家人和妇女不能越雷池半步;不具戒僧人谢绝步入经堂;具戒但不着禅衣、禅垫者或僧衣穿戴不齐者,不准入列经堂诵持;入堂者不准大声喧哗和跑跳等。享誉全藏的“曼日派三大戒律”就是在此时制定和实旋的。

众人建议大师,把寺庙的规模修得大一点,建一栋像样的大雄宝殿,大师没有同意,说我们是出家修行之人,不能学世俗的那一套,建楼贪名,相互攀比。出家苦行僧每一二人拥有一个普通的小僧舍就够了。就这样,大师婉言谢绝了当时名倾一时的仁布巴法王等权贵施主的建言,一心扑在传经布道的事业上,以身作则,丝毫不沾染世俗的名利、亲情、权势和财富,视这些为出家修行者的障碍,如粪土而弃之。在所有与大师结缘者的眼中,大师像佛菩萨一样洋溢着智慧与慈悲的光芒,时刻照耀着苦海中的芸芸众生。为使朱氏法脉永远驻世,不断壮大,大师带着众徒,上弦月除正常的初十五法事、银萨(火供仪轨)、供桑烟、索拥和其他的必需法事外,进行严格的典籍授课;下弦月则按所讲的内容进行实修。如:勤修西超(静猛)、普巴(金刚橛)、盖柯、才翁、占巴朗嘉、纯净驱暗、工则、严和邦饶(玛沁山神)二护法神等的修持。修持时不像有些法师那样只靠一个宝瓶、多玛(供施品)和一些彩色细砂(作坛场用),严格按经典中所指定器物和材料,准备就绪后,方选定日期进行详实的灌顶修持,直到证得内、外、密三种成就的迹象出现为止。息、增、怀、优四业之神和护法神亲显尊容,常像奴仆似的在大师身边待命。每次闭关修持完成后,问大师是否亲睹所修持的本尊或护法神的尊容,他只回答“证悟法的本性,此乃睹尊容”,从不向外人宣侃如何如何亲睹本尊、护法神的尊容,授记、加持等。大师每次进入闭关修炼时,修道院四周香气飘逸,随从弟子则看到大师色身融于五光十色的光环中,神奇异常,不可思议。为使扎西曼日寺的弘法事业如日中天,不受邪恶势力的破坏,大师在众多如奴婢般的护法神中,委任木都、邦饶和亥超坚为整个朱氏法脉修持者和曼日寺的保护神而进行供养。护法神玛秋什贝嘉母则将大师视为亲子给与无偿的关怀和护佑。大师乃佛菩萨的化身,本无私毫厌恨之念,对佛法持有恶意或损害众生利益的,大师听闻后稍有不快或谴责之后,对方皆会出现很多不如意的恶兆和痛苦,常被恶梦惊得魂不守体。因此,得益于大师的无限法力、神通和加持,与其结缘的所有弟子,行走于整个藏区,不会受到任何危难,包括各种神魔鬼怪的伤害。

由于殊胜功德和福泽,大师居于何处,那里就不会出现瘟疫、饥荒和战乱,施主的收成皆良好、财源广进、平安如意。有一次,大师赴德瓦岗朝拜昔日罗珠仁波且讲经说法的场地,清楚地忆起自己前世曾在法座上为众徒传经的场面,不禁感言:“真是奇妙,善哉、善哉。”由此欣慰无比。我们可以确认无疑的是,大师乃大成就者阿夏·罗珠的真正化身,不仅一生遵从阿夏·罗珠的学派,而且阿夏·罗珠散失在民间的诸多著作,他也历尽艰辛,一一搜集到自己手中。

业障蒙心的众生,若不亲见神通,是不会轻易相信殊胜法脉的威力的。为度化有缘信徒,诚信精进,大师和穆辛尼玛再次较量法力,双双飞向苍穹,用袈裟遮盖阳光。大师的袈裟铺展无皱,飞到离日轮很近时,被飓风所挡,大师随手将法帽抛向日轮,被阳光烧焦成碎片。穆辛尼玛大师的袈裟遮盖阳光时,未能彻底展开,本人也未能飞到日轮的飓风口。恰与当初较量相反,大师略胜穆辛,究其原因,良麦大师终日勤修法理不懈,而穆辛大师为度化众生,常年奔波于世俗中间,其法力受到影响。

有些贤哲志士一生进行闻思,而不注重修持;有些则一生隐居僻静的山林修行,而疏于闻思;有些则一生讲经布道、辩理论哲,而疏于著述与研究;有些则一生致力于研究与著述,而忽略布道、传授、解惑。在雪域藏区视闻思与讲修并重,集讲、辩、著为一身的贤哲,非良麦大师莫属。大师一生收徒众多,与其结缘的信徒不计其数,步入雪域智者行列的大师级弟子也不下百名。在众多的弟子中,集讲、辩、著为一体的有嘉察仁青坚赞和阿里·索朗坚赞,两人的学识、道行以及为本教所作的贡献不亚于良麦大师本人,被誉为良麦大师的“日月二徒”。大师的弟子中,具备大学者三大要素的有朱氏后裔更噶王邓、荣卓·昔饶僧格和无敌朗卡嘉波;通晓内、外、密三种经典的要义,云游四方讲经布道或建寺收徒的有木雅·索朗坚赞、朱氏三智者、拉兰·琅娑索嘉、晁氏木拉仁青、赤威·丹巴坚赞、吉培·索朗益西、克珠·罗周威热、夺登·德瓦罗周等20多位大成就者;一生随从于大师勤修显密法脉而利益于雍仲本教且发扬光大的徒弟有数百人;在大师处受戒、传承灌顶的弟子上千名;与大师结缘的信徒则不计其数。

自回故里灌顶收徒到妥嘉山讲经布道,从耶如文萨禅林初转法轮到创建扎西曼日寺讲修并举,大师一生致力于讲、辩、著的弘法事业中。讲则侧重要领,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循循善诱,大部分经典按智者良氏和卓贡阿夏·罗珠的学说进行讲解;显宗方面以《五部佛理哲学经典》为法本,使众徒由浅而深,由易而难,最终达到融会贯通、掌握要领的目的。众弟子也得益于此等教学方法而真正掌握了法的要领,故而闻名于全藏的讲修院;密宗方面按法脉传承的惯例,对根器极佳的弟子进行个别讲解证悟,不作反反复复的宣讲,主要侧重于《超、普、象三尊》、《瓦母勒提》等护法类,《嘎巴(藏匿)九卷》等“意传”类经典,《阿赤》、《亚觉》、《五修持》等“耳传’’类经典,《大圆满》、《玛雄庆么》、《修持要义明镜》等心品部的经典的讲授。甚密单传系列的法脉,则严格按独传的规则,经持明者或护法神的授记,同一时间,只传一,不传二。

讲、辩、著是衡量一个学者的三大要素。其中,辩才是取得学位、扬名于世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辩论是立宗与提问者双方对经典的疑难问题进行答与辩。立宗者按提问者的问题进行答辩,应答时泰然自若、不露丝毫破绽,使对方无懈可击,犹如风中苍松,傲然挺立为胜,反之则为败。提问者则给立宗者提出问题,引诱对方误入所设定的圈套或扰乱思维后攻其作答中的破绽与谬误,犹如万箭齐发,措手不及,最后使其哑口无言方为胜,反之则为败。良麦大师游学于那烂陀辩经院、哲孟雄杰莫采讲修院、聂塘极乐寺、若堆寺时参加了般若学、中观、因明和其他大论的答辩,以超人的智慧和辩才博得了学界的称赞。大师在自己所著的《因明论》中讲道:“真正的辩论要基于破与立,即破非立是。不懂得破与立,辩论会成为是非的口角,故精通破与立的论辩者会得到学者的尊崇,因他才是真正为利益众生而学法、知法、弘法之人。”  良麦大师认为,学说和法脉的清净传承,是正法永驻的根本。前辈大成就者朱、徐、巴、麦四氏为主的先哲和持明尊者已将雍仲本教得一切教法、教理阐释的一清二楚,使纯净的法脉源远流长,未曾中断,后辈学者没必要破旧立新、自创一套。故大师的著述,主要是立足于继承和发展之上,不做无谓的标新立异。他一生致力于先辈失散著述的梳理解说、深奥经典的注疏、广博经典的归纳演绎,使初学者更能理解和掌握要领。其传世经典著述有库藏部的《库藏注释明灯》和《库藏纲要》,般若部的《般若集注疏与纲要》、《菩提隐藏详解与纲要》、《十地五道解说》,律藏部的《律经大、小部详解·串珠》,因明、中观、道次类的《因明学大论》、《摄类学》、《麦东大师中观二谛详解与辨析》、《中观回诤论》、《乘道论注释明纲》、《二地解说》等,密宗类的《密法广论》、《密道概要·明灯》、《经咒制胜之仪轨与指导》、《密咒总持·珍珠堆》、《仪轨实施·日轮篇》、《密咒汇集·吉祥宝石堆》、《仪轨和传承制胜庄严论根本与纲要》、《火供法修证·珍珠堆》、《朗嘉曲赤》等,吉邦类(总集类)的《文静雍仲大全之仪轨与指导》、《医学仪轨与指导》、《威猛大灌顶修证大、中、小三部》、《阿色之修证与文静阿》,灌顶修证类的《阿色灌顶修证·慈悲云丛》、《格亚灌顶修证》、《瓦赛灌顶修证·甘露滴》、《普巴(金刚橛)灌顶修证·成就祥雨》、《盖科、占巴、泽王三尊者灌顶修证传承·珍珠串》等,酬神类的《真诚酬补·明净河水》、《酬补集精·珍珠堆》、《护法神穆都酬补·襄解怒吼》、《护法神扎拉莫酬补》、《护法神邦饶酬补会供》、《护法神嘉波酬补》、《护法神什嘉哲朗修证》、《护法神穆都修证》、《真诚酬补续编》、《驱黑明灯之仪轨与指导》、《隆基修证》、《甘露圣水修证》等,心品部的《光明七部修持法》、《文静阿赤传承中朱氏以下传承者的祈祷文讲解》、《希觉禅派五部注释》、《玛雄庆么空行母密修要领》等,赞颂类的《四圣地赞·二资大海》、《文殊师利赞》、《空行母赞颂集》、《驱黑明灯赞》、《上师赞颂集》、《戒律传承祈祷简篇和详篇》、《朱氏尊者赞》、《晁氏周拉尊者赞》、《信使祈祷》、《祷福集》等,祝福类的《菩提隐匿祝福》、《乘道次第祝福》等,另外还有《戒律仪轨·珍珠梯》等斋戒、居士、沙弥、比丘四戒律的授受方式和相关的著述和《金刚橛法舞》、《盖科大密的仪轨与指导》、《持明集之仪轨与指导》、《长寿密修仪轨与指导》、《长寿火供修证》、《八大尸林的仪轨与指导、修证》、《瓦赛琼朗仪轨与指导》、《琼玛仪轨与指导》、《护法神密咒集》、《玛莫心咒》等著述多部。大师一生著述共计七个大函上百部。大师对显密经典理论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合理性、教理的开掘和解释的高度精确化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被誉为“雪域智者之首、雍仲本教第二祖师”。
 大师讲经说法时,常对众徒说:“你们需要听闻什么法,尽管道来,我乃通晓一切经典。能拜我这样的上师是你们此生的福分,干载难逢;不要东奔西走,耗费有限的时间,一切法脉都聚于我心,我可以使你们甘之如饴。”大师虽名贯雪域,但毫不失出家人的本色,以身作则,饮食粗淡,衣衫朴素,像先辈的大成就者一样,谦恭下土,穿破衣,居陋室,吃粗粮,断名利,弃亲友,收众徒,弘本法,度众生。

四、至尊的圆寂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大师在耶如扎西曼日寺这殊胜的法场,为四方云集的众徒讲经说法、持密勤修十多个春秋。诸法本无常,人生亦短暂,大师想到自己在世利乐众生的时光不多了,故倍加珍惜时光,每日只食一顿,勤于禅修。道场讲经时,他告诫众徒,出家人要戒贪知足,学习先哲,谦恭下土,粗茶淡食,衣衫褴褛,断亲属,舍名利,破红尘,勤闻思,重修持,扶正法,灭我执.利众生。先哲麦东昔俄毕生致力于本法的闻、思、修和讲、辩、著,尤其是乐于培养后生,他是在法座上讲经时仙逝的,吾辈定要视先哲此举为楷模,择而从之。

大师60岁,即藏历木羊年(公元1415年)时召集众徒,在德吉奇穆卡下帐,昼日向弟子传承《象雄大圆满法》和《耳传实修》类的诀窍,夜晚向天趣、龙、地祗说法灌顶。结束一切教程后,他告诉高足弟子仁青坚赞:“汝乃持明先哲所加持的弟子,应继承吾之衣钵,坐吾之法座,继承吾之讲、辩、著的弘法利益事业。以后,寻曼日法座的继承者,首先要在传承余之法脉的弟子中觅根器清净、品格高尚、获得博士学位的佼佼者若干名,然后祈祷和会供三宝、三根本⑩,以及各路护法神,进行宝瓶掣签,选定者乃为曼日寺的法座。如能遵行此举,会得到智慧之主——文殊师利的慈悲护佑,定能弘法利众,曼日派法脉也会永驻世间、发扬光大。”尔后他又嘱托玛、穆、赞三神和邦饶王等本教护法神,要永世守护雍仲曼日法脉,使其不断利益众生。 其后,大师略显患病之相,此时出现了白昼山震河鸣,晚间虹光四射等诸多征兆。这样度过了三个夜晚,于藏历六月初八黎明时,大师穿戴法衣、法帽等六件比丘衣服,进入《大圆满象雄耳传》禅定状态。此时一束光直射法帐顶端,天降花雨,虹光四射。大师徽睁眼睛云:

“本尊、上师、众眷属,

从前至今吾修持,
涤净二障露本性,

法相尊容无二别,
同时融于安乐界”

 言毕,大师仰望虚空,发出“拍”之声,瞬即融于法界,结束此生一切,荣登佛菩萨的果位。其色身圆寂三天后,飘悬于法座之上的一肘处。嘉察仁青坚赞和阿里·索朗坚赞二位圣徒与众高徒,齐声磕拜,祈祷上师法体不要虹化于虚空,利益众生留下诚信圣缘物。为免众生失望,法体即刻安降于法座。受无数信徒的供奉、磕拜、转拜后,次年藏历正月初五,大师的法体按严格的仪轨开坛布城进行了火花准备,初八火化仪轨正式启动。法体由自生的黄、白火种自行燃烧,此时法体供放的屋宇和空中布满五色的彩虹。西方一鹰鹫随虹光而降,在空中翱翔三圈,稍即停留后,飞向西边。众信徒亲睹此景,惊奇异常,二位心传弟子和道性极高的徒弟,则亲见大师静坐于虚空。于是,嘉察仁青坚赞祈祷上师再能拜见,上师答应每年藏历正月初五与持明者和空行母一道,为利众生,幻化为鹰鹫亲临人间,说毕融于西方极乐世界——沃莫隆仁祖师处。

大师留下的圣缘物为:身显现成普贤王之身,语显现为文殊师利之身和“阿、翁么、牟”三字,意显现为诸多舍利子;其中舍利子,云雀蛋大小的有三颗,豌豆大小的有七颗,菜籽大小的无数。弟子在进行洗涤仪轨时,云雀蛋大小的一颗舍利,闪着光响着声,飞向天趣界,另一颗舍利以同样的方式飞向龙界,最后一颗舍利弟子嘉察仁青坚赞用手抓住,不慎又飞走,落在一个岩石上。嘉察仁青坚赞见状立即去抓,舍利子却镶嵌在石头中,无奈,只好将石块一并包来,供奉在其后修建的金质灵塔中,成为我等众生的圣缘之物。雍仲本教的讲修事业如日中天,尤其是戒律清净的曼日派法脉传承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是取决于良麦大师所做出的殊胜贡献。他一生取得卓越成就,不愧为“雍仲本教的第二祖师”和“雪域智者之首”这个美誉。

注    释

①因四本:本波教之“本”可分为“因本”和“果本”两大类,卦卜、星算、仪轨、医术类称“因四本”或“因本”,《四门五库》等教理称为“果本”。前者注重今生,是祖师为利益众生今世之生、老、病、死而传的法;后者则为众生来世脱离苦海,荣登极乐世界而传之法。

②本教六大世系:为雍仲本教的产生和发展曾作出巨大贡献的六大族系是穆系辛氏、王系朱氏、权系徐氏、道系巴氏、智系眉氏和圣系琼氏。

③耶如文萨卡禅林:该寺是至尊雍仲喇嘛于藏历第一饶迥水鸡年(公元l072年)创建。下设四大学院。集辩理与密法一体,大成就者麦氏和刘氏,以及卓贡叔侄在世时,常住僧侣一度多达3000余名,成为当时享誉全藏的雍仲本教讲修大本营。藏历木猴年(公元1 404年).此地发生强烈的地震,山体滑坡,禅林被夷为平地。

④慈母:藏文音译为“香玛”,是救苦救难的慈悲母,亦是佛经中“度母”的原称。

⑤穆辛尼玛坚赞:乃雍仲本教祖师辛饶米沃切的族属后裔。

⑥另一种说法是,宗喀巴大师(公元1357年~l 419年)与良麦昔饶大师(公元l 356年~1415年)会面的地方是雅鲁藏布江岸边

⑦二位大师互赠的颂辞(祈祷文),后辈尊奉为各种仪轨进行前的祈祷词而广泛念诵。以至于在藏区格鲁派的信众中没有一个不会念诵“目则玛”(良麦赠辞)的,也没有一位本教信众不会念诵“德庆嘉波(罗桑扎巴赠辞)”,成为雪域高原人人念诵的祈祷文。然而,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派别之争,视对方为不共戴天的异己,至今,除本教学者和信众还把“德庆嘉波”认为是宗喀巴献给良麦大师的外,格鲁派的学者和信众无论如何也不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目则玛”是宗喀巴大师献给其上师热达瓦·勋努罗周,后由上师回赠给宗喀巴的。宗喀巴大师赠送时颂辞的第四和五句分别是“雪域圣哲之首热达瓦,勋努罗周我向你祈祷”。后来热达瓦又反拜宗喀巴为师(这在藏传佛教的师徒传承中是常见的),并把此偈的第四五句改为宗喀巴的名字,即“雪域圣哲之首宗喀巴,罗桑扎巴我向你祈祷”,回赠给宗喀巴大师。贡唐丹贝仲美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讲到,宗喀巴大师把“目则玛”献给热达瓦大师,热达瓦大师见自己不配拥有这样的赞颂辞,把自己名字改掉后,回献给宗喀巴大师了。不管怎样,这首颂辞的最初作者还是没有说清楚,而本教的良麦大师传记的记载是很清楚的,拂去历史的尘封,摒去教派的偏见,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雪域藏区各教派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融洽、何等的友善。

⑧仁布巴:14至16世纪中,后藏一地方政权名。1374~1440年仁布.兰卡坚赞受帕竹第五代第司的封赐,成为仁布地方的“宗本,(县长)和萨迦总管,兼任曲米的万户长。

⑨《具德上师传承》中记载:藏历第六饶迥水鸡年(公元1393年),即大师38岁时创建曼日寺,前后相差12年。学界普遍采纳50岁说。

⑩三根本:指上师、本尊、空行母。